方法
一,上下联的字数要是相同的,上联如果是一个字,下联也要一个字,这个大家都知道。
二,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要对名词,动词要对动词。比如说上联的第一二词是动词,下联的第一二词也要是动词。
三,上下联的声调要讲平仄。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也就是说上联收尾是仄声,下联收尾要是平声。对联的声律也要是相对的。但可以一三五个字是不用相对,二四六个字要严格相对。
首先,出对联,要么标上联,要么标下联。没标上下联的,怎么分辨上下联?聚焦出联的最后那个字,看看那个字读第几声?按照“仄起平收”原则,上联末尾“仄”,下联末尾“平”。
末尾字,读第一、第二声的,属“平”,是下联。对上联就好了!……解决办法:对上联最后那个字的读音,发第三、第四声就可以了。
末尾字,读第三、第四声的,属“仄”,是上联。对下联就好了!……解决办法:对下联最后那个字的读音,发第三、第四声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如果出对联的末尾字是“鸭”,读第一声,属“平”,是下联。那么要对的上联,末尾字应属“仄”,第三第四声的字都可以,此外,鸭是动物,那么上联可以对词性相同的“狗”或者“鸟”,等等……
其次,关注对联的双数位置上的文字的“平仄”属性,也就是说重点看第2、4、6、8……这些双数上字的声调,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平仄必须不同。对于字数是单数的五言七言对联特别要严格遵守!“上平下仄”,或者,“上仄下平”。
举个例子,本人出联“云琢空邃蝉鸣躁”,这是上联还是下联呢? 怎么看?对了!看最后那个字“躁”,读第四声,是”仄”,这是上联!要对下联!
再看上联第2、4、6位置上字的读音声调,分别是“琢”(第二声,平)、“邃”(第四声,仄)、“鸣”(第二声,平)。下联的第2、4、6位置就要分别对仄(第三或第四声)、平(第一或第二声)、仄(第三或第四声)。平仄平,对位:仄平仄。
我试对“雨塑山幽鸟唤急”。下联这里的第2、4、6位置是“塑”、“幽”、“唤”(仄平仄),跟上联对位的平仄平相应,对仗工整。
总结:以上是单字数对联的格律要求!五言七言联。
仄起平收。上联末尾字声调第三或第四声,下联末尾字第一或第二声。上仄,下平,要牢记。
双数位置上下联对位平仄相反!
3.平时多注意一下相关词性的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