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镑》主要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影片开始,英格兰银行为了国际借贷发行了两张面值为百万英镑的支票,而两位富翁为了打赌,将一张支票放进信封里并借给了一位正在找工作的穷小伙亨利·亚当斯,并让他保证必须在下午两点的时候才能打开信封。
起初,男主并不知情,只知道信封里装了一些钱。有了这些钱之后,饥肠辘辘的男主便找到一家餐馆填饱了肚子。在店员催促买单的情况下,男主提前了几分钟打开了信封。当发现这是一张面额巨大的支票时,包括男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傻了眼,不知所措。所有人都以为男主是一位行为怪异的百万富翁,餐馆老板也由起初的鄙视变得唯唯是诺,态度来了180度的大转变,并告诉男主不用支付刚才的账单,而且任何时候来用餐都可以。
在离开餐馆后男主直奔两位富翁居住的地方,管家告诉男主他们早已离开,一个月后才回来。得知消息后的男主坐在楼梯里看富翁留给他的信时,支票不小心被风吹走了。男主为了捡回支票也不小心弄破了衣服,便去到服装店买衣服。可店家看到男主这般模样,便让店员赶紧把他打发走。当男主拿出支票时,当店员和老板都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百万英镑支票竟是打扮潦草的年轻人所拥有。便赶紧改口称男主为绅士,之后为男主量身定制了一套西装。并把男主介绍到一家宁静高雅服务一流的酒店。
因为持有百万英镑的支票,顶着百万富翁名号的男主也顺利住进了酒店,并得到了上帝般的服务。同时报纸也大肆宣传这位低调来访的富翁。还被美国大使邀请到美国领事馆里谈心,并为男主扩大交际圈。因此男主参加了各种应酬活动,并在一场活动上认识了女主鲍西娅·兰斯丹尼。起初女主是想让这位富翁给正在做募捐的孤儿院做后盾,利用男主的名声帮孤儿院募捐更多钱。往后两人共处的时间多了双方便产生了感情。男主也曾向女主表明真实身份,可遭到了女主误会,以为男主要收回捐给她姨妈的5000英镑。其实两人都误会对方了,男主以为女主是因为他是百万富翁才和他在一起的,其实不然。
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一位投资金矿的劳埃德黑斯延斯先生(这里就称他为小黑吧)找到了男主,并借助男主的名号使得小黑的公司股票大卖。一次有位不满男主占据了他房间的英国老绅士怂恿一位服务业去把男主的百万英镑支票藏起来,并告诉所有人男主其实是个骗子,根本没有那张支票,是个假的百万富翁,因此买了小黑公司股票的股民面临亏钱,愤怒地把男主修理了一番,也导致之前巴结男主的所有商家来找男主还钱,男主拿不出支票,只能和他们争论起来。最后老绅士良心发现,把藏起来的百万英镑支票拿出来给回了男主。有了支票后,所有人又恢复了对男主唯唯诺诺的态度,愉快地离开了酒店。
影片最后,男主将完整无缺的支票交回了两位富翁的手中。两位富翁对这位诚信的男主很满意,并告诉男主他们在赌什么。其中一位富翁认为:
人们对财富的象征的看法是这样的,只要你的财产中有那张小纸片,用不着把它换成现金,你就能够拥有一切。
另一位富翁却不同意这个看法,因此有了以上这样的故事。最后,男主并不接受他们为他安排的工作,而是和女主愉快的生活在一起。
影片分析
对于这部经典老电影,我会结合影片内容,从电影结构方式,人物表现,细节处理,传达价值观四个角度全面分析解读这部影片为何成为学生时代必看经典影片。
电影采用单一因果线性结构:以顺时序,单一线索行进为主。目的在于营造真实幻觉。影片开头就直接表明故事起因,是由于两位富翁为了打赌而将一张支票借出去,由此来展开故事主线,并开展其他支线。从男主接过支票,到餐馆用餐,服装店购衣,入住酒店,参与应酬,支票丢失等等,都是单一顺序结构,由浅入深,将支票作为主线逐步展开故事。这种结构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到极致。这部影片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电影故事情节时间的掌控都是出彩的,虽然没有那种犯罪片张跌宕起伏的场景,但也不乏深入人心的情节。所以从这个电影结构的处理,就能看出何为经典。
人物表现——人物塑造,是电影创作的重头戏,也是颇有难度的。该影片中的人物绝对完美塑造成功。第一次观看完影片,便对戏中人物印象深刻。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鲜活的,是不乏感染力的。看似虚构的人物,你却能发现,每个人物都能从身边中找到原型。比如餐馆老板,服装店店家,酒店经理等等人物,他们从鄙视到唯唯是诺的态度的转变,令人可笑,却令人深思,如今的社会不就这样吗?当你一无所有,所有人远离,鄙视。当你家财万贯,有名有利,便唯命是从。正如电影《西虹市首富》中说道:只要你有了钱,你身边就会有一群人围着你转,但是如果这个关系你只靠金钱来维护的话,并不牢靠。所有说,一个完美的角色并不是他有多好看,而是这个角色能给你带来思考,能折射社会上的问题。
电影细节处理,能更好表达情感,抓住观众心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何为细节:关键镜头特写,这样的镜头并不是多余的,而是更好地传达信息。比如男主出场时凌乱的头发,朴实简陋的穿着,对食物的特写等,都刻画出男主的穷困与饥饿,而且提示剧情,因此有了后面男主接受富翁的钱,去餐馆吃饭等情节。
传达的价值观,一部影片有没有观影价值,主要是看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我在开头提到,《百万英镑》是一部关于金钱的电影,因此,影片触及到从古至今的永恒的话题——金钱。但是不同于一些商业电影,比如《小时代》,无处不透露着金钱的腥臭味。本部影片完全不同,虽然是以百万英镑为主线,但是你并没有感受到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反倒告诫我们不忘初心,不要被金钱蒙蔽双眼。特别是影片最后男女主角说的话:
要知道那张支票的确有很大的魔力,可说它是万能的并不全对,要知道我爱亨利,是因为他是亨利。
事实上当他知道我是个有钱人时她离开了我,当她知道我真的是个穷人时她回到了我身边。那张支票只会让我们分开
而且,影片也体现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对于男主亨利来说,得到一笔意外财富在他穷途潦倒时是极具诱惑力的,他完全可以利用这笔财富去获取其他不义之财,或者做个高高在上的富翁,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依然对身边人友善,特别是对即将被赶出酒店的哑巴大力士。而且最后也完成了对富翁的承诺,将完整无缺的支票归还给了富翁,这是诚信。有着诚信友善价值观的男主当然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这部影片成为学生时代必看影片无可厚非。
观影后感
看完影片之后,发现电影里的故事与现实息息相关。虽然电影是1953年上映,但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还是能从中找到有益的启发。因此对于以下困惑已久的问题,该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一,爱情与面包,我们该选择哪个?
如果不加思虑便盲目的去选择爱情或者面包,往往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面包,两者不兼得。爱情与面包,并不能单独存在。
如果你只选择了爱情,那么最后,你不仅进入了婚姻的坟墓,还比别人提早竖起了坟墓的墓碑。
如果你只选择了面包,选择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笑。这样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民以食为天。但是食以安为先,你都不能安心去吃个便饭,再大的面包你最后也会落下个消化不良的症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意思是物质是一切的基础,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
像这段时间传地沸沸扬扬的罗志祥周扬青事件,面包是有了,可是爱情呢。
但是有人质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爱情面包更是如此。
当然,我们所说的不能单独选择一个,并不是说在谈情说爱时就要同时拥有两个。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中,同时拥有爱情和面包的家庭往往是少数,我们针对的是普通人群,因此说,爱情和面包可以创造共存,不强求即存。当你想要拥抱爱情时,那么就要考虑到往后面包的问题,即规划未来。当你憧憬着未来并且对未来有详细的规划,有着创造面包的决心。那么恭喜你可以享受爱情带来的幸福,也能品尝面包带来的饱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