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思就是说:错过了三年。
拼音:kuíwéi
释义:
1.差失;差错;背违。
出处:颜师古《汉书叙例》:“匡正睽违,激扬郁滞。”
唐·颜师古 《上〈汉书注〉序》:“顾召幽仄,俾竭刍荛。匡正睽违,激扬郁滞。”
唐·元稹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诗:“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睽违,非言官好恶。”
2.分离;分隔;离别。
出处:姚合《寄陕府内兄郭端公》诗:“睽违逾十年,一会豁素诚。”
南朝·梁·何逊 《仰赠从兄兴宁置南》诗:“一朝异言宴,万里就睽违。”
唐·李朝威 《柳毅传》:“洎钱塘 季父论亲不从,遂至睽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
明·叶盛 《水东日记·刘三吾与陈南宾书》:“暮年以来,每一得姻家书,辄兴骨肉睽违之感,友朋相继凋谢之痛。
意思是相隔已很久。
睽违已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uí wéi yǐ jiǔ。睽违,差错,违背或分隔,离别。相隔已很久。比如:暌违舞台多年,意思是离开舞台多年。
出自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大众尺牍》:“睽违多年,无限思念用于别离时间久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