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
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也作:魍魉魑魅
褒贬色彩贬义
结构并列
释义
基本魑魅:传说中的山精;魍魉:传说中的水怪。传说山林水泽中害人的鬼怪。
比喻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内容来源:《汉语成语大词典》
例句
青少年应当学会识别魑魅魍魉,以免落入他们的陷阱。
出处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体。注
《左传·宣公三年》
典故
春秋时期,周天子逐渐丧失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能力,南方的楚国却逐渐强大了起来。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领大军攻打陆浑,路过东周王朝的都城王城(今河南洛阳市)城下时,阅兵示威以炫耀武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却直接询问起周王宫内所藏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鼎,在当时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直接显露其藐视周王室,企图取而代之的野心。王孙满机智而又含蓄地回答:“鼎的大小轻重取决于德,铸鼎的目的在于让老百姓认识鼎上铸刻的万物图像,使百姓进入山林川泽就不会遇到魑魅魍魉这些鬼怪,因此能使上下和谐……现在周朝虽然形势衰微,但天命并未改变,因此鼎的轻重是不能随便问的。”
魑魅和魍魉本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山川、沼泽中的精怪鬼怪,经过后世的演变现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引证
藜蓧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
西晋 · 陈寿 ·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贼臣恶子休干纪,魑魅魍魉徒为耳。
唐 · 杜甫 ·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滔滔都奔走那轮回之下,各进其道。
明 · 吴承恩 · 《西游记》
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邹韬奋 · 《患难余生记》
这样的成语很多,比如:
白日见鬼、 神使鬼差
牛鬼蛇神、 鬼鬼祟祟
鬼鬼祟祟的意思是:祟:迷信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