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寒,读音suì hán,汉语词语,意思是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唐·黄滔《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
唐·张九龄《感遇十二》(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明·宋濂《看松庵记》: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改操者,非松也耶?
清·袁枚《祭妹文》: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复不为朝廷所容。”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文选·潘岳》:“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李善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岁寒”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读音suì hán,汉语词语,意思是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喻事情的终极,喻困境,乱世。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
“岁寒”造句:
1、岁寒知松柏,日久见人心。
2、岁寒知松柏,他是经过严峻考验的坚强的战士。
3、毕业时,李教授送给我一幅“岁寒三友”图,让我爱不释手。
4、被坚执锐,或有其人,疾风劲草,岁寒方验。
5、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不仅是因为它在冬天傲然开放,更因为它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