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无恩论是王阳明首先提出来的。
因为王阳明是明朝儒学大师,他在《传习录》中提出了“知父母恩,报不够;知师恩,报不尽;知君恩,报举身”的思想,也就是说,父母的恩情是无法完全回报的。
他强调了人的内心反思和修养的重要性,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和文化。
此外,王阳明还在《格物致知》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思想,与父母无恩论相辅相成,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深刻的思想精髓。
父母无恩论是由韩非子先提出来的。
因为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之一,他在《韩非子》一书中提出了“父母不孝,天诛地灭”的观点,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也在另一篇文章《难一》中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点,强调了人类之间应该相互友爱,不分亲疏。
这些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父母无恩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无恩论在古代就有出现。
比如《孟子》中就有“无恩之人不养”、“养不敬之孝子是过”的观点,也可以看出对父母无恩的人应该受到惩罚。
所以,父母无恩论不是韩非子首创,但他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