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的由来故事

大平调的由来故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5-23 10:03:18

大平调的由来故事

1、大平调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弘治年间。据弘治十一年(1498)《滑台重修明福寺碑》记载:“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经考察、研究确认,流行于曹州(今菏泽市)一带的大平调剧种,是该剧种的三大流派之一,即“河东平”,指黄河之东的平调流派。另两种流派一是“东路平”,亦称开州平,以开州(今濮阳)为中心;二是“西路平”,以滑县为中心,亦称滑县平。明清以来,在黄河南北有大小19个大平调班社,社会上流传着“七东八西莫乱窜,曹州还有四个班”的民谣。据艺人相传,曹州这四个班是:东明县城南“三鳖肚”班、曹县“袁家班”、菏泽县“尤家班”和“天兴班”。清道光中期(约1830年左右),菏泽县成立了“双盛班”,随后又有东明县东明集的“耿发深班”、曹县的“袁豁子班”、菏泽县尤宝田的“德盛班”等大平调班社相继出现。

2、河北大平调属梆子腔系,是一种河北省的汉族传统戏剧。由山东、河南流入河北省邯郸地区。清宣统三年(1911),大名、魏县就有了“万和班”、“红家班”。

3、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了大名县大平调剧团,是由铁窗口村为主的八个大平调业余剧团的主要成员组成。主要演员有杨西林(红脸)、杨西任(小生)、杨末(包头)、杨福太(红脸)、白春和(红脸)、杨风林(丑)、杨长庚(旦)、谷红顺、刘庆云、刘世延(黑脸)、薛殿选(旦)、刘玉芹(女,旦)、李宝元(老生)。演出剧目有《王定宝借当》、《跑沙滩》、《梁山伯下山》、《隔帘相见》、《安安送米》、《吕蒙正赶斋》、《空印盒》、《三进士》、《访昆山》、《洗衣记》、《双头马》、《三上轿》、《包公赔情》、《张三姐落凡》等。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