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 托体同悲 无缘大慈 是怎么样的境界

佛教中的 托体同悲 无缘大慈 是怎么样的境界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21 22:27:45

佛教中的 托体同悲 无缘大慈 是怎么样的境界

佛教中的“托体同悲,无缘大慈”是佛家中的菩萨境界。通俗的意思就是比如你和我,我不认识你,可是我见到你受苦,我也要救护你.这就是"悲",悲能拔苦,因为我看我与你都在法界,法界同体,我看你受苦就是我受苦,所以我要救度你,这就是同体.慈能与乐,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看你受苦,你有想要出离苦海的心,那么我就观各种方便给你说法,让你修行,给你讲世间法和出间法,告诉你怎么离开苦得到乐,那么虽然我们不认识,也许没有深厚的因缘,但是哪怕我们没见过,我听说过你,或者就因为你说过一声"佛"这个字,我都要发愿度化你,我都要发愿让你离苦得到乐,这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无缘大慈释义佛具大慈心,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之。同体大悲释义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出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佛教何谓“无缘大慈”?何谓“同体大悲”?佛具足大慈悲心,虽与众生无缘,但也发大慈心而救度之,此慈心尽虚空遍法界,是名无缘大慈。佛陀之悲心,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乃至圣凡同俱佛性,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故称同体大悲。(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自从我学佛以来,四周的人不断障碍我,我该如何是好?学佛者,菩提道心要坚固,稳如泰山,锻炼八风吹不动的意念,外面一切风吹草动在所难免,一心向佛道,向佛道是根本,其它都是枝末。无始劫来的生死洪流在今生一齐了办,不要对自己的生死客气,更应鼓起勇气,为解脱生死而努力。会障碍你的人,乃过去生中你与他彼此互为恩怨,今生相遇,你要出离生死(梵语生死samsara),当然他不肯放你罢休!软硬兼施的对付你,使你重重障碍,这时候,你应该更理智的感激他给你的逆增上缘,使你更能觉悟人生的无常,生死轮回的痛苦,发起坚固道心,对四周障碍你的人,心怀感恩之心,度化之心,他们将是我成就佛道之后,我必度的对象,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怀,明白吗? (出处同上)问:菩萨行愿‘无缘大慈’无缘二字,究竟是怨亲平等,无所不缘乎?抑或无所缘乎?(梁子斡)答:菩萨行愿,无非六度万行,兹悲喜舍。所谓无缘者,乃自行化他,心不著相,外无攀缘,故曰‘无缘’。(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问: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以再念佛求佛?何以再度众生?(吴福丽)答:是心是佛,乃云‘本觉’。是说此性本来清净,迨因一念,而有无明,则转为众生,是‘不觉’矣。不觉即不是佛,‘念佛’是起觉念,此又谓之‘始觉’。即由迷再开始转觉。功夫深一步,觉则显一分,是名‘随分觉’。如作到万缘皆空,一尘不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性同圆镜,光明彻照,是‘究竟觉’。觉到究竟,即是佛矣。觉与不觉,皆由于心。故曰‘是心作佛’。惟由不觉再转成觉,岂偶然哉?即赖‘念佛’之力也。自性众生应如是度,更本同体大悲之心,无边众生亦应如是度。(出处同上)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