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七岁时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他偶然在父亲的枕头有里发现了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的拿出来阅读。父亲责问他说:“这是我特地秘藏的书籍,你为什么要拿出来看?”王羲之笑了一笑,没有回答。
其实,父亲并不是真的不准他看,只是怕他年纪小,会无意中把书里的内容泄露出去,于是就对他说:“等你长大成人以后,我再传给你。”王羲之听了,再三向父亲恳求说:“孩儿如果现在不能开窍,长大以后又有什么用呢?”
父亲听王羲之说的有道理,就当场把书给了他。王羲之高兴极了,从此便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并且按书中讲的方法去运笔练字。不到一个月,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铄看了王羲之的字以后,对太常(官名,掌祭祀礼乐)王策说:“这孩子一定见过什么用笔的秘诀,进来我看了他写的字,觉得非常苍劲老练。”接着又叹息说:“今后他的名声,一定会盖过我的。”
王羲之长大后,努力向前代著名书法家张芝、钟繇等学习,博采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他非常强调勤奋苦练的重要性,曾对人说:“张芝临池学书,连池水都写黑了。如果别人也能这样做,就不会落在他后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羲之的字写得越来越好,名声也与日俱增。许多人想方设法请他写字,到处收集他的墨迹,珍藏起来引以为荣。他看到这种情况后,就不肯轻易为人题字了。
由于朝廷公卿们的推荐,王羲之曾出任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一次人们都称他为王右军。后来他辞去官职,在会稽蕺(jí疾)山家里过着清闲恬淡的生活。
一天清晨,王羲之在蕺山下散步,突见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拿着十来把扇子叫卖。王羲之看她贫困可怜,问她多少钱一把?老妇人答道:“二十钱。”王羲之就叫人拿来笔墨,在每把扇子上都写了五个字。
老妇人着急地说:“我家吃早饭的钱就在这些扇子上,你写了字以后叫我怎么还卖得出去呢?”王羲之笑着说:“没关系,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字,保你每把可买一百钱!”老妇人拿过扇子,半信半疑地走了。
她把扇子拿到市场上,照着王羲之的话对人一讲,人们马上争着前来购买,十几把扇子一下就卖光了。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了几十把扇子来找王羲之写字。王羲之这次只是朝她笑了一笑,没有再答应她。

据说有一次朝廷举行祭祀大典,祝词请王羲之写在祝版上,后来因为需要修改,工人受命把它刮掉。
谁知道他们拿起祝版一看,发现每个字的笔痕都陷入木中三分,好像刀刻的一样,不由非常惊奇,赞叹不已。这个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强劲,还是不难理解的。“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从此便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