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淡泊名利、心胸豁达。他曾多次被贬或被迫辞官,但都能做到旷达自乐。被贬之时,他非但不愁反而喜形于色:“今得青山绿水中为风月主人,幸甚!”
观其一生,不管遭遇何种不顺,从不乱生气,也不无端烦恼。纵有不欢之事,也能以理智战胜感情,不气不愤、不怒不悲。
到了晚年,一般官吏往往难过“致仕(退休)”关,无法适应无权、年老、俸禄低的生活。但是,白居易58岁时就主动“致仕”,此后在简朴的生活中快乐地度过晚年。
即使身患半身不遂之后,他仍写了一首颇为达观的诗:“一足任它为外物,三杯自要沃中肠。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谈笑不妨。”
正是这种淡泊豁达的心态,让白居易没有像历史上其他文人墨客一样,悲悲戚戚、伤情损身。也没有像有些仕途中人一样,蝇营狗苟、费尽心机。
和他们相比,白居易更喜欢怡情山水、与民同乐。在忠州做官时,他就亲自带领老百姓种植桃树、杏树,并作《种桃杏》诗,自娱自乐。所以,不管境遇如何坎坷,悲愤、抑郁、焦躁、苦闷、压抑等不良情绪都始终远离他。
诗人活到了75岁的高寿,远超那个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纵览其一生,不得不说,这与他“淡泊豁达心无忧”的养生方式有莫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