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到了康熙制服了鳌拜,都没有给鳌拜定谋逆死罪,甚至在鳌拜死后,恢复他的名誉。其实康熙心里清楚,鳌拜压根就不是会谋反的人,他反而是大清的功臣,是爱新觉罗家族坚定的拥护者。
鳌拜早年跟随皇太极出生入死,所以对皇太极绝对忠心。
鳌拜本人对皇太极是一百个忠心,从最初跟着皇太极攻打察哈尔,到后来的皮岛之战,鳌拜逐渐走入了皇太极的视线之中。
在皮岛之战中鳌拜身先士卒,带头跟明军肉搏,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被皇太极称之为巴图鲁。松锦会战中鳌拜在痛击明军的战役中立下大功,被封为护军统领,这也是鳌拜首次进入八旗重要人物行列之中。
从此鳌拜就成为了皇太极非常器重的猛将,而鳌拜为了报答皇太极的知遇之恩,也一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即使皇太极去世以后,鳌拜依旧跟随多尔衮入关,帮助满清问鼎天下,所以称呼鳌拜是大清的大英雄,这是不为过的。
鳌拜坚决支持皇太极的儿子为帝,不惜跟多尔衮闹翻。
在皇太极去世以后,多尔衮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带领满清人马与明军决战。这个时候皇太极的皇位成为了胶着的热点,因为多尔衮的实力强大,八旗之中他们兄弟就掌握了三个旗,鳌拜自然不能跟多尔衮抗衡。
可是在选择皇太极继承人的时候,鳌拜却坚决反对立多尔衮为皇帝,他坚决支持立皇太极的儿子中的一个为皇帝,这是对皇太极的尊重。为了表达对已故皇太极的忠心,不惜得罪当权的多尔衮,鳌拜对皇太极确实非常厚道了。
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所以多尔衮才改变了主意做出让步,改立顺治为皇帝。而鳌拜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因为得罪了多尔衮,被多尔衮各种打击,甚至差点砍头了事。好在多尔衮死的早,所以鳌拜也躲过了一劫。
顺治亲政后,鳌拜总算是熬出了头。
鳌拜本身就是支持皇太极的臣子,因为跟多尔衮抗衡所以遭到了严厉的打击。等到顺治亲政以后,清算了多尔衮的罪过,又听闻鳌拜忠心护主的行为,深受感动。
所以到了顺治朝的时候,鳌拜被顺治再度启用,而且成为顺治最信任的大臣之一。鳌拜本人对顺治也十分恭敬,虽然顺治是个孩子,可是他在鳌拜最困难的时候,提拔了鳌拜,所以鳌拜对顺治也是感恩戴德。
在顺治十八年的时候,顺治甚至在临终前,将鳌拜定位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跟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三人一起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可见顺治朝鳌拜是相当忠心的。
康熙时期,鳌拜却变得十分专权。
鳌拜到了康熙年间,逐渐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他对小皇帝也没有那么恭敬了,对剩下三个辅政大臣更是不屑一顾。索尼年纪大了不理朝政,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手下,后来叛变到了顺治这边,所以其他三个人都瞧不起他。
至于遏必隆是个老好人,没有个人主张,事事都依靠鳌拜来决断。这么一来其实整个朝局都被鳌拜一个人给控制住了,皇帝年纪又小,自然不会干预鳌拜专权。人心都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的,此刻的鳌拜就已经变了。
他俨然把朝廷当成了自己的,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属下,看谁不爽就想着杀掉谁。尤其是在杀掉苏克萨哈的事情上,给14岁的康熙沉重的打击。
苏克萨哈之案成为康熙剿灭鳌拜的必然理由。
平日里鳌拜骄纵跋扈也就算了,康熙也管不了。他不断纵容家里人圈地杀人,这些事情也都被他一个人给压下来了。苏克萨哈本身对鳌拜就不太服气,等到索尼去世以后,康熙已经14岁,所以苏克萨哈为了清除鳌拜的权力,主动向康熙提出废除辅政大臣的计划。
因为康熙已经具备亲政的能力,所以自然是可以废掉辅政大臣了。苏克萨哈作为现在辅政大臣的一把手,主动下台,其实就是想拉鳌拜一起下台。
可是鳌拜却主动出击,将苏克萨哈全家诛杀,康熙一点办法都没有。压根就救不了苏克萨哈。从此康熙便跟鳌拜杠上了,非要除掉鳌拜不可。接下来康熙就诱捕了鳌拜,正式亲政。
总结:那么鳌拜算忠臣还是算奸臣呢?
我认为鳌拜应该还是忠臣,只不过他还有一个身份叫做权臣。在皇太极和顺治当朝的时候,鳌拜没有掌握通天的权力,所以鳌拜是一等一的忠臣。
可是等到康熙做皇帝的时候,鳌拜掌握了通天的大权,简直就是当朝皇帝,这个时候的他当然会膨胀,可是也没有膨胀到想要造反的地步。
所以我认为鳌拜只是被权力迷住了双眼,事后康熙皇帝也恢复了鳌拜的封号,说明还是认可鳌拜为大清做出的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