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白鳍豚的存在距今已经有千万余年的历史,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因此有“水中大熊猫”之称,是极为难得的“活化石”,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但随着人们对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白鳍豚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加上它们本来繁殖率就低、数量基数小,遗传多样性很低,加速了灭绝的风险。如今白鳍豚被列为“极危”物种,面临形势极其严峻,曾经被宣称为“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小型淡水鲸,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相连水域中。根据考证,在4000万年前白鳍豚就可能已经出现了。它们原本是陆地上的动物,由于环境变迁,才回到水中生存。
白鳍豚并不是全身白色,而是因为颜色较江豚浅很多才得名。成年白鳍豚的背部呈青灰色,腹部为白色。
现有白鳍豚与原始白鳍豚的区别并不大,保留了祖先大部分形态。可能是竞争没那么激烈、同时环境变换较小导致它们进化缓慢,从它们身上,可以窥探到远古的一些痕迹,机会十分难得。
但白鳍豚实在太稀少了。在2002年的时候,白鳍豚就被宣称剩余不到50头。到了2007年,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指的是物种在自然状态下失去了繁殖能力,无法继续维持生存。
在2018年的时候,有人在江上发现了疑似白鳍豚的身影,并拍下照片。虽然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白鳍豚,也让白鳍豚的保护者们看到了希望。而在同年的1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鳍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这也是一个好消息,还存有一线生机。
但大家心里也清楚,白鳍豚能继续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不过内心还抱有一丝幻想罢了。而且不止白鳍豚,有太多的物种在人为干扰下加速走向灭绝。不知道灭绝的这把镰刀,什么时候会悬在人类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