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品种有乌梢蛇、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等。乌梢蛇也叫做乌蛇、乌风蛇、黑风蛇、黄风蛇等,它属于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是一种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动物。
一、乌梢蛇特征
1、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乌风蛇、乌风梢、乌风鞭、风梢等。成蛇体长一般在1.6米左右,较大者可达2米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
2、乌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成年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变得逐渐不明显。此蛇头较长,呈扁圆形,与颈有明显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鼻孔大,呈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
3、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幼蛇背面呈深绿色,有4条纵纹贯穿于全身,与成蛇明显不同。该蛇卵生,每产6~16枚不等,最早产卵者见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孵化期38~45天。
4、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
二、乌梢蛇品种
1、乌梢蛇
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以上,头扁圆,头部和颈部分界不明显,鼻间鳞宽大于长,前额鳞大,额鳞前大后小,眼上鳞宽大,鼻孔椭圆形,体鳞16~14行,腹鳞186~205片,尾部渐细,体呈青灰褐色,各鳞片的边缘黑褐色,分布华东、华南、西南和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
2、黑网乌梢蛇
黑网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全长可达2.5米,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3、黑线乌梢蛇
黑线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长120~200厘米,雄大雌小,头背黄绿色,两侧各有两条黑线纵纹,幼体纵贯全身,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前部逐渐消失,腹面浅黄色,两侧黑色纵纹,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乌梢蛇品种,乌梢蛇通常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在中国已知的有乌梢蛇、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三种,是一种具有很高养殖价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