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止中行的例子

于止中行的例子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2-23 17:21:41

于止中行的例子

第一、刘邦的知止,

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后来,刘邦首先攻入了咸阳城,逼迫秦王子婴献上传国玉玺,继而宣告秦朝灭亡。刘邦入关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眼前富丽堂皇的宫殿,心里打算长住在此,好好纵情享受。

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手下谋士武将纷纷劝诫刘邦要居安思危,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项羽40万大军,而且他们马上也要来了。

刘邦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虚心接受意见,下令封闭咸阳王宫,只留下少数士兵保护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刘邦亲率10万汉军还军霸上,只等项羽来享受这胜利的果实。为了取得民心,刘邦宣布“约法三章”,严明纪律,秋毫不犯,此举更是得到了三秦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刘邦在胜利和欲望面前,能够马上做到“知止”,既得到了好的名声,为以后打天下夯实了基础;更是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因为如果他居功自傲,占领咸阳城,势必会被项羽用40万大军彻底消灭,继续重蹈秦朝覆辙的悲剧。

第二、曾国藩的知止,

咸丰二年(1852年)11月,曾国藩正式创办湘军,历经千辛万苦,艰苦奋战近12年,直至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终于攻破天京。曾国藩及其湘军的声名也达到了巅峰,曾国藩被朝廷加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曾国荃也因功赏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赐双眼花翎。

大家都在为胜利而满怀欢喜的时候,曾国藩却忧心忡忡,因为他深知功高震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况且,清朝统治者一直猜忌曾国藩,正如咸丰皇帝临终前所说:“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所以,刚刚垂帘听政且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也小心提防着曾国藩,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派大军剿灭整个湘军。

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曾国藩冷静思考,发挥“知止”的大智慧,竟然主动向清廷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且首先裁撤曾国荃的湘军。慈禧太后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了,并重新认识这位血诚的曾国藩,继续对其委以重任,许以高官厚禄。

曾国藩及其家族避免了功高震主的悲剧,这都和“知止”的大智慧有关,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

企业家李嘉诚也说:“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他一生都按《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甚至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时刻警惕自己。

古语云:“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即福运到来而不能够察觉就不算是福气,灾祸来临前不预防就肯定成为祸害;福与祸能先预测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处理完。

人人都有欲望,但贵在“知止”。唯有“知止”,才能以“得”为终。我们若能“知止”,则可以避祸就福,而这才是人生最高智慧,做人的最高境界!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