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客家话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北片(岭北客家音系)、南片(岭南客家音系)。
北片客家话差异不小,又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粤北片、汀北片;南片一般分为粤台片(包括韶南小片、汀南小片)、粤中片(包括惠城小片)、漳潮片,总称八大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客家话节目,通常采用粤台片梅县话播音。
过去漳潮片没有定名,粤中片则被细分为粤中片和惠州片,现经过重新调整,仍为八片,请注意。
惠城人对客家民系缺乏归属感,河源市水源人对客家民系却有强烈的归属感,所以过去将他们分别划为惠州片、粤中片。
但事实上,惠城人却又对河源市水源人有相当的同缘感,因此根据语音相近原则,将他们重新编入粤中片。
粤中片包括惠城小片和河源小片两部分,我们将原来的两大片重新整合为粤中片。
然而惠城小片(惠城话)与河源小片(水源话)也存在细微差别,惠城话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采用单字表达,水源话的人称代词则采用复字表达。
两相比较,惠城话和水源话都有界于粤台片(四海话)与粤语(广州话)的特点。
其中水源话的语音更接近粤语,但融入了不少四海话词汇;惠城话语音更接近四海话,但融入了不少粤语词汇。
事实上对于一般的客家人来说,惠城话反而更容易听懂(其实与粤台片语音更接近),水源话反而较难听懂。
但是问题恰恰在于,水源话人士却比惠城小片人士更有客家族群认同感。
粤台片,流行范围最广,也称四海话;包括韶南小片、汀南小片、程乡小片、别溪小片、紫五小片、韩江小片、新惠小片、海陆小片、广南小片(粤桂交)等。
韶南小片属于粤台片,是指翁源县、新丰县、英德市、始兴县、佛冈县等地。
粤台片,故名思义是广东省和台湾省两地最多人使用的客家方言音系。
台湾省的客家方言“四海永乐大平安”主要为粤台片音系,唯独源自广东省饶平县的饶平腔、源自福建省诏安县的诏安腔,独属于漳潮片。
梅县话显然是四海话的代表音,同时它又作为全国客家话的代表。
漳潮片过去没有定名。
包括福建省南靖县、诏安县、平和县、华安县,及广东省饶平县,尤以福建省平和县的客家话最具特色,但饶平腔因为在台湾也有流行,所以较为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惠东县、博罗县、海丰县、深圳市有一种 平婆话,事实上是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客家话。
粤北片 是指韶关市仁化县、乐昌县、乳源县、南雄县等四个县。
福建省的客家话原来统一划为汀州片,或名闽客片,但事实上汀州府南部的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等三个县主要流行的是粤台片语音,因此现在划入粤台片汀南小片。
汀州府北部的长汀县、连城县(长汀客语)、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宁化客语),虽然南北仍有区别,但汀南三县与粤台片更为接近,因此汀北五县重新划定为汀北片【参考来源:长汀论坛】。
南片(岭南客家音系)海外华侨之中使用得也较多,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很少有华侨(均位于江西省),福建省和广东省的北片客家音系(粤北片、汀北片)华侨也较南片(韶南小片、汀南小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