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敢于较真的历史上有哪些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敢于较真的历史上有哪些人物)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1-09 22:19:40

历史上有哪些敢于说真话的人

什么是说真话?巴金说过:“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是啊,说真话就是遵从自己的本心,社会上说真话的人多了,那么社会就会被正能量所包裹。说真话的人,会得到大家的尊重与信任。

敢于说真话最为出名的当属一个人,此人唐朝时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谥号“文贞”,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赞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他就是魏征(现作“魏征”)字玄成,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图片源自网络)

魏征早年是跟着李密混的,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后来跟着太子李建混。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征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征,并用魏征为詹事主簿。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图片源自网络)

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要嫁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开始准备嫁妆,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我和皇后都很喜欢她。今天要嫁人了,嫁妆要加倍”。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给双倍嫁妆,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征对此表示反对。说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征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征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征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不久魏征晋升爵位为郡公。

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向了李世民汇报工作时言情很激动,声音很大,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征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征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征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礼部尚书王珪上奏说:“现在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到亲王,都要下车,用违反制度来表示恭敬,这违背了礼仪的标准。”李世民说“:你们自己的地位都尊贵,就轻视我的儿子吗?”魏征进言说“:从古至今,亲王列在三公之下。现在三品都是皇帝战友和长辈,为亲王下车,亲王受不起。”李世民说:“太子,是准备他做国君。太子的兄弟也是准太子,怎么能轻视我的儿子呢?”魏征说:“殷代崇尚质朴,有兄长去世其弟即位的礼义;自周以来,立太子必定要是嫡出的长子,以这杜绝各个兄弟的私念,堵塞祸乱的根源,这是国君应当十分慎重的事。”于是李世民同意了王珪的奏言。

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征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魏征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开会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宝古玩、好女色、劳役百姓、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崇尚奢靡、经常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十条过错,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并对他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遂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