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哪些方面组成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哪些方面组成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1-04 09:29:5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哪些方面组成

(一)领土国家领土的幅员、位置、地形等不仅在国防上有着重大价值,而且在经济上也有重大意义,因此它们是构成综合国力的最基本的要素。

下面我们从领土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以及地形地貌几个方面来分析国家领土在综合国力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又可以细分为自然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国防地理位置等。

(1)自然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国家与地球上的陆、海、山、河等自然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尤其是海陆关系。

自然地理位置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均有一定影响。

(2)交通地理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也有极大的战略价值。

位于世界海陆交通枢纽和咽喉地位的国家,平时可以借其地缘优势发展经济,战时则是制约别国的重要砝码,使本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身价倍增。

同时交通地理位置重要的国家和地区也往往因此成为列强激烈的角逐之地。

可见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安全与交通地理位置也有直接联系。

(3)国防地理位置。

国防地理位置又可称政治、军事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与周边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空间关系,它与国家安全有更直接的关系。

一般说来,周边邻国较多,边界问题复杂的国家,爆发战争或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国土面积:国土面积作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为中外学者所公认。

因此,我们评价一国实力时,往往首先关注其幅员大小。

一般说来,国土面积越大,国力也就越强。

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一国的自然形态。

它对国家力量,尤其是国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它往往决定一国是否便于防御或易于遭受攻击。

地形地貌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因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交通上的通达能力,而通达能力越大则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资源资源是综合国力中影响重大而又相对稳定的因素,并且是可以计量的。

因此人们往往将其排列在综合国力诸要素的前列。

资源,通常指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

包括土地、矿藏、能源、森林、海洋等等。

它是国家力量的自然源泉。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丰富的资源,那么它就具备强盛的自然基础;相反,如果自然资源缺乏,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1.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对国家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进行现代化战争的重要保证。

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和国防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能源就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和现代化的战争。

2.金属矿藏:与能源一样,金属矿藏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军事潜力的雄厚物质基础。

对经济建设来说,金属矿藏是工业生产的主要“粮食”;对国防来说,许多金属矿产资源,是支撑各国军事工业的战略物资。

(三)人口与资源和国土一样,人口对国力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仅仅是人口众多这一点就足以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印度的“大国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多而引伸出来的。

当然人口作为国力的构成要素,并不仅仅指人口数量,还有人口质量、人口构成等等,有的可以计量,有的只能作定性的评述。

1.人口数量:一般说来,人口多则兵员充足、预备力量雄厚,经得起大规模战争的考验。

如能开展游击战争,更能陷敌于汪洋大海之中。

因此人口众多本身就是一支不可轻侮的力量。

但人口数量与国力并不是正比关系。

相反,如果人口过多,超出国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承受力,就会成为影响国家力量的一个不利因素。

2.人口质量:如果有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那么人口质量对国力的影响则更为重要。

所谓人口质量即国民素质,是指国民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道德面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等。

国民的文化程度(即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口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健康状况、道德面貌等,就个人来说是指其体力的强壮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国家来说是劳动力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国防来说,则是兵员质量的及战斗力的组成部分。

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等是构成国力的精神因素。

3.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的性别、年龄、民族、种族等要素的构成情况,它是具体计算劳动力资源和兵源潜力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影响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直接因素。

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是人力资源的主要参数。

劳动适龄人口,尤其是役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大,就能为经济发展和国防提供更为雄厚的人力基础。

相反,如果未成年人、女性或老人所占的比例过大,就可能会出现社会生产劳动力不足,甚至兵源缺乏的情况,从而对经济建设和战争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4.人口的地区分布:人口的地区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国的国防。

如果一国之内人口分布比较均匀,就利于战时兵员和物资的就地动员和补给,并能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

而如果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就会使人口稠密地区战时疏散困难,尤其在遭受大规模空袭或核打击时,损失较大。

而如果主要战略方向向着人口稀少地区,就会增加补给的困难,并加重军事交通的负担。

5.人口的民族构成:人口的民族构成对一国的稳定和安全有着较大影响。

一般说来,民族构成比较单一的国家,更有条件提高民族凝聚力。

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别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能发展成民族间的矛盾或摩擦,甚至引起冲突和战争。

因此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是个直接关系国家安全进而对国家力量产生影响的大问题。

6.人口的宗教信仰:一般说来,多种宗教的国家,往往容易引发宗教矛盾和冲突。

宗教在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如果各宗教或教派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不同的宗教势力就会发生碰撞和冲突,从而影响一国稳定并对国力产生影响。

尤其是许多宗教信徒“争教不争国”,把宗教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很容易被民族分裂主义者利用。

当然由于宗教有着特殊的感染力,宗教问题如能妥善处理和引导,也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如对于伊斯兰国家来说,宗教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来源,因此很好研究并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多宗教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四)经济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各国在未来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胜败和在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未来的经济实力。

财富在平时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战时则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

首先,强大的国防必须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

国防力量的强弱取决于武装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武器装备的水平,而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军队,并具有良好的质量和优良的装备,都需要以经济能力作基础,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造价越来越高,更加重了军事对经济的依赖程度。

其次,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战争的破坏力及消耗量都有极大的增加,这也提高了国民经济对战争进程的决定作用。

现代战争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实力,谁的经济力量强,谁的经济潜力雄厚,谁就能支持战争,赢得战争。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总体战。

经济实力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等基本要素。

其中工业生产能力是经济实力最为重要的标志。

(五)流通这里所说的流通主要指交通运输和通讯。

1.交通:交通指用来运输物资和军队的空中、陆地和水上的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及其设施等。

它是军队机动作战的重要条件,也是后勤保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战争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对战争的胜败有着重大影响。

2.通讯:战争活动可以说是由三种“流”组成的。

这三种“流”分别由士兵组成的人流,由武器及保障系统组成的物流,以及由人流和物流所产生的报告、命令、指示计划、报表、图像等等军事情报(信号)所组成的信息流。

而完成信息流传输职能的主要载体是通讯系统。

(六)政府政府是对整个国家进行组织管理的机构,也是使用国家权力的核心。

综合国力的诸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相当程度上要靠政府的质量。

如果政府质量高就不仅能充分发挥现有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正确的国内政策扬长避短,迅速发展,以致国富兵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相反,如果政府无能,不仅不能使国力各要素形成合力还可能相互制约、自耗国力,经济或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在战争中则会招致失败。

1.政治性质:政府的政治性质是指,政府能否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其对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顺应民心,对外政策是否合乎人类的正义,是否有利于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等。

2.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政府的法制化程度可用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否比较完善,政府是否完全依据法律办事,在法律面前是否一律平等,以及执法机构是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标准来衡量。

政府的民主化程度则可用公民的政治权力能否得到保障,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是不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政府官员是否有法定的任期,以及他们的任命是否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等标准来衡量。

事实上,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反映了政府是否公正,是否代表国内人民的意愿。

因此一般来说,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越高,就越能赢得国民的支持和合作,越容易推行自己的政策,也就越能利用并发挥一国的国力。

3.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机构是国家政治体制和组成部分,政府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质量和施政效率。

一个机构精干、合理的政府,其运转必然有很高的效率。

相反,一个机构臃肿、复杂的政府,不仅人浮于事,而且会滋生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削弱执政党的地位和威望。

4.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众所周知,一国人民的社会凝聚力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即所谓众志成城。

而要让举国上下有很强的凝聚力,国民团结如一,就要求政府有很强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在遇到动乱、战争和民族问题等等的挑战时则更为需要。

否则,形如散沙,难以形成合力。

或陷于内乱甚至内战。

自身将国力消耗殆尽,也就不可能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更不可能在抵御外敌入侵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国力。

(七)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在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或状态下也有所不同。

1.武装力量的人数和质量:在评价一国武装力量强弱时,首先关注其数量规模,当然数量与力量之间并不是单纯的正比例关系,因为战争力量同时受其他诸多条件,如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及组织指挥等等的制约和影响。

2.武装力量的质量:一是军人的年龄结构及体力素质,二是良好的军事素养和有素的训练,三是具有良好的武德并具有必胜的信念。

3.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是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4.领导能力:战争是由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实践性极强的活动,人的因素尤其是指挥官在战争中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

5.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军事活动及武装力量建设的指南。

军事理论研究将为制定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规划战斗力量建设、发展武器装备、指导当前的现实军事斗争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它能给战争活动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反,落后的军事理论却可能招致战争失败。

(八)对外关系1.军事政治方面:在军事政治方面,国防外交需要确立国家之间的军事政治关系和交往原则,制定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由此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主要有以下措施:首先,也是最高层次的军事政治关系,是建立国家间的军事政治联盟,进行全面的军事合作。

其次,在友好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较为密切的关系,以争取他们较为有力的支持,增强抵抗威胁的能力。

再次,要开展与一般国家的军事政治交往。

2.军事经济方面:发展军事经济关系通常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活动;二是建立直接的军事经济联系,加强军事经济合作。

3.军事科技方面:军事科技是军事力量尤其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因而积极开展与他国的军事技术交往,是发展军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军事科技往往也是新技术革命的先导。

因而军事技术的交往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