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一不是妻”和“女大一抱金鸡”都是古人的老话,各自有各自的说法。
“女大一不是妻”的现实背景和解释:
过去男女结婚都很早,还是没成年就结婚了。男女如果年龄相差不大,甚至女方比男方大一些,那样的话就会在心理年龄方面有差距。因为女性普遍要比男性成熟早,而女的比男的年龄大一岁,那心理年龄就要更成熟一些,在婚后最初的时候会造成男的听从女的,毕竟心理成熟早的更有主见。
但是时间一长等到男的不断成熟以后,就会出现逆转了。那样的话,家中两个人都来拿主意,就容易引起纠纷,自然会矛盾不断。所以,古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给孩子相亲的时候,都会选择比男方小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女大一不是妻”有一定道理。
“女大一抱金鸡”现实背景和解释:
这是说女孩比男孩大一岁,更懂得体贴,照顾人等等之类的。
女孩比南方大一岁,由于大的一方成熟稳重,心理素质与经济基础都相对较好,而且不易为外情所动,懂得珍惜疼爱,关怀备至,包容忍让,小的一方极受宠爱,生活忧虑较少,容易享受婚姻的幸福,这种幸福感也会感染大的一方,从而感同身受,共享欢乐,所以他们往往生活的很幸福,婚姻不幸率很低。
“女大一不是妻”和“女大一抱金鸡”各有各的道理。
从传统观念上来看,在中国古代并不十分在乎夫妻的年龄差距。那时主要看是否“门当户对”,所谓的“门当户对”一般是指物质基础而言。我们都知道,旧社会有很多夫妻年龄差距都是比较大的,一般是男大女小,男女在第二个婚配区域的为多数。这是因为受传统观念与命理的影响。现代社会之所以婚龄差距缩小了,从一定意义上看,是由于所谓“破除迷信”,提倡新婚姻观念,和讲究男女平等所致。男女平等本来无可非议,但要是运用到婚配上,就有些“不平等”了。这种看似“年龄平等”的婚姻,有其一定益处,也有其一定不足。
婚姻的品质与年龄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婚姻的实质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所谓数量就是年龄岁数与婚恋的次数。所谓质量就是缘分、感受与默契。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去追求婚恋的数量。要实现婚配的科学合理,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但年轻人要转变,而且长辈更要转变,从不理解变为理解,从不支持变为支持,那样才有真正的爱情婚姻,才是真正的自由婚姻,才可能实现最理想的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