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羲之
王羲之大家并不陌生。他曾有一个“写经换鹅”的故事。
他自来很喜欢大鹅,听说一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很高兴,就要前往想去看鹅。并多次给导师表达,自己有多喜欢他的鹅,想买下来。
道士一听,就说只要王羲之替他完成《道德经》的抄写们就把鹅全部送他。王羲之也爽快有开心的答应,最后带着鹅回家了。
王羲之的字在当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页值老鼻子钱了。
原文记载如下: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二、王献之
王献之和王羲之这对书法家父子,大家都不陌生。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王献之从小聪明,有一次在扇子上写字,字的墨不小心被抹花了,影响了书法作品的美感。王献之灵机一动,就把污点改成了国画:一只牛。
王献之也很勤奋,他一直朝着父亲的书法努力,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擅长的方向。通过他尽力的练习,终于书法水平炉火纯青,和父亲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他的草书和他父亲的行书,一起被现在的字帖并在《二王手札》中,其中最有名的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等。
三、蔡襄
你听过“飞白”吗?它是被汉朝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创造出来的。
相传蔡邕年轻的时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道用功读书。有一次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洪都门去。这时候蔡邕偶然看到装修刷墙的师傅,在用扫帚沾白色的石灰水刷墙面。
他用功读书热爱思考的劲头又来了,看着一个师傅拿着扫帚沾上白色的液体落在墙上,然后猛地一扫之后,有一些空白的墙皮被包裹在这一笔里面。
蔡邕一下眼前一亮,觉得这样的一笔实在充满了生机,又富有力道。那么用在写书法的时候,线条的变化和书法风格上不是都能有所突破吗?
于是他回家后开始尝试,用毛笔进行这样的书写,看怎么样才能出这样的效果。
最后,蔡邕终于把握了沾墨量、运笔速度和用力等等方面的要点,创造出了“飞白书”,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写毛笔字会运用飞白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