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的普及与印刷术的出现是有必然联系的。
到隋唐时代,纸张才真正彻底普及起来。
当时的印刷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尽管还是雕版印刷,非活版印刷。
但是使用量说明问题。
普及是需要大量使用的。三国时代,已经有“契约”了,纸写的契约书。
普及!不是出现!
这两者差很远。
蔡伦及其门人们不懈努力是不错,但是并不等于普及。汉末魏晋时代,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代都乱成什么样儿了,怎么普及?
北朝的北魏,皇帝想到民间争书,这个意义不小,说明民间已经有相当的藏书了。
“洛阳纸贵”恰恰说明纸张的消费量并不高。
假如平常都有相当的需求,只不过印制一本儿书,怎么能出现纸张缺货的问题。
直到隋唐,上至国家,下到庶民,用纸张写字很普及,当时的家书远比东晋时代更为广泛,即便是战乱年代,也一样。
而且,唐朝没有“洛阳纸贵”这样的事儿出现,纸张的需求量大,例如国家出版《金刚经》一次的纸张消费量就相当可观。假如制造量小,完全没有可能及时供应。
也只有民间都普及了,才会出现这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