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生长发育过程昆虫记(昆虫记螳螂的生命历程)

螳螂生长发育过程昆虫记(昆虫记螳螂的生命历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13 03:17:50

螳螂生长发育过程昆虫记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1、产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数种类即陆续进入成虫期,于8月下旬经雌雄交配,雌虫选择树木枝干或墙壁、篱笆、石块上、石缝中产卵。

产卵时先由左侧附腺分泌泡沫状蛋白物质于生殖腔开口处,右侧附腺分泌出二酚醛类物质,使分泌的蛋白物质凝固为一层较坚硬的外壳筱盖在卵块外面,形成卵鞘。

2、若虫期。卵在鞘内经胚胎发育为若虫后,即借身体的蠕动和卵的胀力,上升至成虫产卵,并从做鞘时留下的孵化挣脱卵膜孵化出来,并借助于第十腹板上分泌的胶质细丝,将卵壳及虫体粘连悬挂着。

有时可拉成10余只的长串,不久早孵化的个体,即借徽风荡漾用足抓住周围物体各奔东西,这种自然现象,也是蝗螂生活中避免互相残食,保存自身物种的一种本能。

卵的孵化时间,多在早晨4时开始至8~9时最盛(中华蝗螂);广腹幢螂则多在下午18时左右为孵化盛期;薄翅幢螂以9~12时为姆化盛期。1~2龄虫自相残食性较强,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只有10%~20%成活率。

3、成虫期,每年7~10月为成虫的陆续发生期,一般雄性成虫成熟期较雌性早10余天,羽化为成虫后经历10~15天就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4小时,交配前期是螳螂取食量的最高峰。当食物贫乏时,雌性有进攻雄性并作为猎物而被取食,人们称为“妻食夫”现象。

这种生活中的行为,被解释为由于雄性的咽下神经节可分泌一种激素,促使它的侧向运动和腹部外生殖器的抱握运动,因此,雌性猎食雄性常先吃头,这样可破坏雄性的咽下神经节,有利于双方接触成功。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