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十条措施)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1-31 16:45:11

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

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提前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即“一表两卡”)。具体落实监测预警、防灾避险等相关内容和责任。

要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必要时可事先将重要物品进行转移。

落实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汛期要指定专人进行灾害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通知村民迅速转移。

规定预警信号。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要预先选定撤离路线。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五、灾后应急自救要注意

地质灾害刚刚发生后,要立即设置警戒线,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未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设立警戒标志,禁止人员进入。

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安排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通过监测发现坡体已经稳定以后,解除警报。

六、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处置

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此外,根据情况可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

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危险区。当滑坡、崩塌体尚未稳定,或者后山斜坡仍存在滑动、崩落危险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渠,将流入危险内区的地表雨水堵截在外或将滑坡、崩塌区内的地表水体引出区外。

视情况,有些滑坡可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推挤等变形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这时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七、地质灾害预防小知识

▲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地质灾害可分为两种,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积、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建、在建工程工地;矿山采场、排土场、尾矿库;交通干线沿线;水库、水渠、池塘周围;靠山、靠崖、沟边、沟口的村民聚居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城镇、医院、学校、旅游景区、农家乐等人口密集区域。

▲地质灾害“两卡一表两牌”: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防灾预案表、警示标牌、避险路线牌。

▲地质灾害“三查”制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四应知四应会”:应知隐患点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报告程序和办法;应知灾点监测时间和次数。应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易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三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提前避让。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群测群防要贯彻“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群专结合”等方针政策,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指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测量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以下监测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逐渐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黏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