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下》:「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可见那时的妇女地位并不高,公开场合都避免谈论她们。
《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关于「妇女」的记载: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严格来讲,「妇」和「女」指的是两类人:
未婚女子为女,已婚女子为妇。
《康熙字典》对此的解释是:「已嫁曰妇,未字曰女。」
其中字是嫁人的意思。
如汉乐府诗《青青河畔草》中,就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之句。
说明这两种称呼以女性的婚否作为划分界线。
这是通常的解释,但是有些情况下,妇和女可以通用,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来自《诗经·卫风·氓》,
这里的「女」为「士」的妻子,指的是已婚妇女。
说了这么多「妇」与「女」的起源和关系,相信大家对妇女一词已经有些了解了。
但很多人之所以diss这个汉语词汇,基本是因为「妇」而不是因为「女」。
「妇」这个字通常容易跟已婚、大龄女性等联系起来,
女孩子都希望永远年轻,因此她们宁可自称宝宝,也不要被人称为妇女。
尤其古代流传下来的相关俗语中,也多消极含义,如「长舌妇」、「妇人之仁」等。
《说文解字》对「妇」的解释是: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妇主服事人者也。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拿着扫帚扫地的女人,另一个是服侍人、服从的女人。
可见古时候妇女的地位多低,再加上还要遵守「三从四德」,凡事都不能自己做主,
难怪现在许多女同学听到「妇女」这个词,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抵触情绪呢!
好在时代不同了,现在谁还敢让女孩子扫地,恐怕要单身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