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义的工程概念:工程是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
2. 狭义的工程概念:工程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目标为指向,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调动多种自然与社会资源,通过一群人的相互协作,将某些现有实体汇聚并建造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过程。
3.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类的工程实践都表现为动态的过程。
4. 作为社会实践的工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量:①工程活动本身具有社会性②工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5. 工程实践具有与现代科学实验相似的因素(不确定性和探索性)表现在:
①工程活动蕴含着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
②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技术总是不完备的。
③工程实践的后果往往会超过预期
6. 工程实践本质上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7. 伦理和道德的区别在于道德更突出个人因为遵循规则而具有德行,伦理则突出依照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伦理和道德都强调值得倡导和遵循的行为方式。
8. 功利论者关注的重点是行为的后果而非动机,义务论者更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
9. 义务论的名言:“取义成仁”,不能“趋利忘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以及现实人类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再具体情境之下的道德判断
第二章
1. 工程总是伴随着风险,这是由工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2. 工程风险的人为因素:①工程设计理念是事关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②施工质量的好坏也是影响工程风险的重要因素;③操作人员是预防工程风险的核心环节。
3. 在现实中,风险发生为零的工程几乎是不存在的;工程风险可接受性是指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工程风险的承受和容忍程度,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的。
4. 相对性的差异在专家和普通民众之间体现的更加明显,一般公众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与死亡相关的低概率风险的可能性,而过低的估计与死亡相关的高概率风险的可能性。
5. 质量事故发生时,监理工程师需按一下程序处理:
①暂停该项工程的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②要求承包人尽快提出质量事故报告并报告业主;
③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审查,分析等,对承包人提出的方案予以审查等并指令恢复该项目工程;
④对承包人提出的有争议质量事故责任予以判定。
6. 事故预防包括: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对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
7.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整体主义,制度约束。
8.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反映了整体主义原则,只关心局部得失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境。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万物皆一,万物一齐,物无孤立之理 表达万物普遍联系,整体主义的思想。
9. 制度约束原则: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其次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问责机制,最后还要建立媒体监督制度。
10. 工程风险的评估途径:专家评估,社会评估,公众参与。
11. 专家评估相对于其他评估而言是比较专业和客观的评估途径。
12. 社会评估所关注的不是风险和利益关系,而是广大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他与专家评估互补,使风险评估更加全面和科学。
13. 与专家评估相比,由公众参与的风险评估范围更加广泛,所代表的利益更加全面,看待问题的视野也更宽阔。
14. 工程师的伦理责任一般来说要大于或重于职业责任。
15. 职业伦理是职业人员在自己所从业的范围内所采纳的一套标准。
16. 工程师对企业或公司的利益要求不应该是无条件的服从,而应该是有条件的服从,尤其是公司所进行的工程具有极大地安全风险时,工程师更应该承担起社会伦理责任。
17. 工程师必须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