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起源于中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早期的团扇普遍由木骨加上绸布制成,扇面圆而扁,一般有柄可手持,这就是最早的团扇雏形。
东汉的团扇以丝绒扇面为上等,以至于"丝绒团扇"这一词汇在当时就成为了上流社会的象征,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北魏时期,团扇已经比较流行,用来驱散热浪和蚊虫,不同款式和材质的团扇因为价格的高低代表着主人的社会阶层。
唐代团扇更加风靡,木骨绸布的均已非上等之选,象牙、檀香木及金丝楠木成为制作扇骨的上乘材料,以丝绸、紫檀、紫竹等珍贵木料以及金丝、宫绣等华贵面料为主要材质,唐人出行和聚会多带一件团扇,已经融入生活必需品。
宋代团扇已很普及,各行各业、贵族和平民都使用团扇,宋代出现"藏团扇"和"仙女出水",成为唐宋时期绘画中的元素之一,反映了团扇在当时社会里的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团扇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很多款式的团扇广为流行,已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用具那么简单,更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藏品价值。这一时期的团扇综合了绘画、书法、雕刻、漆艺等技艺,推陈出新,精美绝伦。
可以说,团扇作为一种重要生活用品,它的起源和演变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变迁和发展。它的流行与普及也代表了工艺技术和生产力的提高,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