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面具的描述(面具在古代的雅称)

古代对面具的描述(面具在古代的雅称)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1-27 22:05:53

古代对面具的描述

今儿下午看了央视新闻频道的直播,三星堆最新发掘的六个祭祀坑很是惊艳,其中最小的五号坑却出土了一件目前所见最大的金面具,让人惊叹不已。此金箔面具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含金量已经达到了85%。目前还在修复中,不清楚能否找到缺失的一半,如若不得,实为莫大的憾事。

傩面具

面具这个东西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大多是猎奇心理所至,遮挡住面貌会给人以神秘,进而增加内心的安全感。还有就是京剧中的脸谱,与面具的效果异曲同工吧。不过在更古老的年代并非如此,面具往往是各类巫术主导的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历史也是非常悠久。

三星堆五号坑出土金箔面具假想图

从我国目前考古来看,能称之为面具的考古发现并不多,但历史却非常古老,最早考古所见的面具是陶制的,发现于河北中部易县的北福地遗址,年代为距今8000至7000年,隶属于北福地一期文化。

这里发现了175件陶制的面具,其中完整者10余件,大者与真人脸庞大小差不多,看形制应该是戴在脸上的。大多出土于房址堆积层内或者居住面上,也有发现于灰坑之内。面具图案有人面和兽面两种。

北福地兽面具

面具均为平面浅浮雕,为单面雕刻,技法为阳刻、阴刻和镂孔结合,一般是以减地法刻出凹块面与凸块面的浮雕,川阴刻法勾勒出凹线条而相应组合成图案。从总体风格来看,雕刻技术纯熟,图案设计巧妙,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这些面具可能是一种与宗教或巫术有关的特制品。(张渭莲、段宏振 《中原与北方之间的文化走廊》)。

北福地人面具

在湖南澧县也曾发现一个陶制面具,属于屈家岭文化,细节不详。不过很奇怪,在之后的仰韶时代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鲜见陶制面具,不过人面和兽面为母题的纹饰图像却屡见不鲜,说明先民们对这种巫味浓厚的象征意义的追求并未减少。或许鉴于陶制面具不便携带且很容易破损,人们改成木制或者兽皮等纤维类面具了,在几千年的岁月洗礼之下,并未流传下来。文献上就有“百兽率舞”这样的描写,据推测为戴着各种兽面具的人在舞蹈。

有学者曾这样评价面具的作用,“在原始祭祀仪式中,面具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是巫术的法器,神灵的象征,图腾的载体,或祖先灵魂的外化。”。此说非常精辟,将面具的意义概括得很清晰了。

对人面的崇拜实际上远不只新石器时代,在更遥远的年代,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人面为母题的岩画。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罢。

阴山人面岩画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尤其到了殷墟时期,青铜面具开始大量出现,侯家庄王陵区出土一人面具,高25.4厘米,头顶有一钮,可以用来悬挂。殷墟西区出土一铜牛头面具,高19厘米,宽10厘米。还有小兽面具6件。郭家庄也出土了兽面具2件。

殷墟青铜人面jv

殷墟牛头面具线框图

殷墟核心区北部北京平谷也曾在一商墓中出土了五件青铜面具,不过看简报所述,可能是人面衣饰,长宽大约10厘米,厚0.9厘米,头顶有穿孔。 (图像有些模糊,此处从略,与殷墟人面相近)

北方地区另一个出土面具较多的地区就是城洋青铜区,这里通常认为是蜀地青铜与中原青铜交流的通道。陕西城固苏村窖藏先后出土青铜兽面具25 件,青铜人面具23件。关中地区贺家村出土青铜人面具和兽面具各1件,老牛坡出土青铜人面和兽面具各3件。这几处青铜面具形制相仿,应该属于一脉。感觉属于殷商人面形制的地方变种

城洋青铜人面

城洋青铜兽面饰

南方地区也屡见青铜面具出土,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艺术特色上明显与中原地区有别。之前发掘的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人面具21件,兽面具9件。黄陂盘龙城1件兽面具(采集而来)。

三星堆青铜人面具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双面人头造像1 件、羊角兽面1 件。新干双面头像造型与三星堆铜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城洋地区人面颇为相近。此器通高53厘米,面宽14.5-22厘米。羊角兽面高16.5厘米,宽21.2厘米,臣目,柱鼻,颇有二里头绿松石龙的感觉。看上去只是遮住了脸上部。不过没有看到佩戴的挂钮,是否用于佩戴尚不好判断。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