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儒学家建立的君民关系(先秦儒学的产生背景)

先秦时期儒学家建立的君民关系(先秦儒学的产生背景)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1-10 01:05:41

先秦时期儒学家建立的君民关系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在政治上提出“德治”的主张。他认为臣子对于君主并不是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他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臣子忠于君主才是必要的,因为这符合孔子“君君、臣臣”的原则。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以求见用于当道便是为了寻求明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不是一味的愚忠于自己本国的君主。近年来出土的郭店楚简有一篇叫作《鲁穆公问子思》,鲁穆公问道:“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答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这便是说明一个臣子的本分不在于阿谀奉承,而是能够犯颜直谏,指出君主的错误和过失,只有如此,方是真正的忠臣。

到了孟子那里,则提出了“仁政”说,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只有以民众利益为重的君主才具有统治的合法性,否则就应该推翻他,正如“汤放桀,武王伐纣”一样,这是吊民伐罪之举,具有天道之合理性。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后来的荀子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即认为儒家的王道理想高于现实的政治,应该以王道理想为依据,而不是一味的逢迎君主。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