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梅老师的演唱不能只从技术考量了,还有处理歌曲的唱商、结合自身特点的智慧。总体上,她知古、识古而不泥古,知新、创新而不唯新。
她是沈湘先生全身歌唱、洋为中用的理念的践行者,活跃在舞台五十年。从艺已经整整五十的歌唱家,歌唱状态稳定并持续进步,可以参考秀梅老师90年代的专辑、视频和最近几年新出的。在国内,她也许也只能让沈湘教授评价了吧。
但是,作为一个仔细听艺术歌曲、创作歌曲和歌剧的听众,以及一个学习艺术和传播的前行者,我还是想从超越唱功的角度,当这位艺术家的夸夸委员。
尽管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不少中生代和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活跃在舞台上,但是秀梅老师的艺术品质、发声特点、声音状态、舞台功底却依然为人标榜。她总是懂得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并且将这种特点或条件发挥到极致,将咬字和情感寓于中国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中,而不是盲目地飙所谓的本钱式高音。那种高音唱一个少一个,会带来声音的过早衰退。
殷老师的唱功尤其体现在她对创作歌曲的把握上。从1995年后,她基本上每年都会接1-2首(甚至更多)的创作歌曲。除了美声程式化的歌剧演绎外,她的贡献是用天赋的发声结构和不断积累的艺术理解,让美声唱法真正地“声入人心”。在所有标榜自己是美声唱法的中国歌唱家中,她是处理创作歌曲最多最好的那一个,也是让自己的声音获得高接受度的那一个。
在技术(声乐和咬字)、情感、舞台感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中,有的艺术家执着于音高和“号”,有的拘泥于情感表达,有的更重视自己的穿衣化妆,但是殷老师随着岁月流淌,却找到了那个三角形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