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国精神。
邓稼先小时后生活在北京,那是在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人的罪恶行为年幼的他认为自己一定要报效祖国。他从西南联大毕业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又从美国毕业后回国,回国后隐姓埋名28年投身原子弹制造。到了 1986年7月29日全身大出血逝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述邓稼先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2、吃苦耐劳、隐忍精神。
邓稼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3、无私、执著、为科学献身
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