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粗心”这回事,这个概念是一种严重误导,最好不要用。
误导经常表现为两种:1、关系不大,只是“粗心”;2、这是态度问题!“我不是因为你做错了生气,是你态度不端正!”这种训诫斥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在制造问题。
人们认为的“粗心”,仔细分析,多半是如下几种情况,以数学为例:
1、不熟练。加法一年级就会,7+5=?可能算错,三年级四年级极少会算错,回头看,一年级的时候算错了,是“粗心”吗?同理,四年级在分数的计算上出错,也不要归因为“粗心”才好;
2、考虑得不周全。常见于应用题中,条件复杂一点的时候,容易遗漏一两个方面;
3、方法不恰当、未优化。举一我自家娃的实例,四年级时张试卷一道统计题,若干数字,要求分类统计个数,错了。
娃说:这个错误够低级,数数都数错了。
我看试卷,每一个数上都划了一道,显然,是数的时候,数一个划一个,划上去的。
我对他说:我不认为这个错误很低级,一堆数分类去数,又不能像数实物一样先分类扒堆,很容易出点错的。但我们可以找些办法来帮助自己减少这种失误。你看,我们把符号分开,比如,10~19划横线,20~29划圈,30~39划三角……这样,数错的可能就降低了。
总结,我们要去具体分析一个错误背后的原因,才能给娃提供切实的帮助。笼统地归因为“粗心”,是一种懒惰;由懒惰地归因为“粗心”,从而训斥娃“你就是态度不端正”,那就更糟糕,成了祸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