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需要先审题,尤其抓住身份、场合和主题这三大要素,这是突破口。清楚了身份和发言稿所应用的场合,考生需要思考在这种场合下发言要达到什么目的,或者要起一个什么作用。比如2014国考申论省级以上这道题,作为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来到一所大学参与一次活动,应该是代表上级单位来观摩和考察,现在这个活动结束,你需要做一个总结发言,此时,无非是对这次活动的评价,如何评价,都需要向听众说明是什么样的活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二步通过阅读材料把握要点。回到对应的给定资料三,材料只介绍了S大学这次心理健康节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收获。那么在这个发言稿中,对于不同的活动内容及取得的意义肯定要做出介绍,但是这道题只写这些内容就够了吗?
第三步结合审题和材料要点确定最终作答思路。审题时通过身份关键词可以知道考生在作答时需要代表上级单位发言,那么这个发言除了对活动的总结和点评,还应该有什么内容能和你的身份相符?也就是在发言结束时需要提出对学校师生的期望,这样才能使发言有高度。所以结合身份、场合和材料本身的要点我们就可以确定这道题的作答思路,即分别介绍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并在最后提到对学生的期望。
最后一步就是规范书写了,同时要注意这道题作答要求中有语言生动、有感染力的要求,也就是不能只摘抄原文的句子,需对材料概括提炼,并用不同材料的表述方式,流畅生动地表达出来。
按照这样的思路依次分析2013国考申论省级以上和地市的两道题,会发现这类题目的本质,其实就是对本身材料内容的概括,也就是在一个发言的场合,材料中所提到的要点基本上都是我们发言要提到的内容,就相当于归纳概括给定材料的内容,接下来考生就可以按照“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这个思路来安排行文逻辑,只不过不同的题在侧重点上不同。比如妈祖文化的讲解稿更多的是介绍现状,基本没有对策方面的要点,即使有对策也是以祈使的语气提出。而在培训班讲座上的发言肯定要有对策,但材料中没有对策方面的要点,需要间接推对策或是自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