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的意思是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
文言文中”之”的所有用法: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
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3、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4、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
1、原句意思: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2、出自: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3、原文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释义: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你好,“之”是结构助词“的”
让人的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
“所恶"是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所以这里的”之“不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是结构助词,”人之所恶“就是”人的讨厌的东西“
(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
出处:《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