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许地山以后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台湾省台南市,落籍福建龙溪(今龙海)。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文学、宗教和哲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执教。
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他的创作虽不丰硕却独树一帜,作品具有爱国、进步的思想倾向。
他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
向封建礼教开火的“怪人”
许地山初入燕京大学时,许地山被同学们视为怪人,看做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