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土配置 菊花基质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宜。一般选用透水、透气性良好的河沙,加园土、腐殖土配制。比例为腐殖土:园土:河沙=4:4:2,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福尔马林或多菌灵等消毒杀菌剂按说明书浓度喷淋培养土进行消毒。
2
/7
水分管理 菊花生长期的水分管理一定要要按照“旱时及时浇水、涝时及时排水”的原则进行。并且在孕蕾期前后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浇水也可以结合施肥进行,还要注意做到“见湿见干”,就是既不宜半干半湿,也不宜过干过湿。还有就是每天早、晚给叶片喷1次叶面水。
3
/7
控制施肥 菊花生长要施足有机肥(一般是作为基肥)。在营养生长期,追肥以施氮肥为主,可以配施部分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以促使菊花枝干粗壮和端直还能使叶片肥大。菊花生长中后期,追肥就应以磷、钾肥为主,也可追施花卉专用肥。施肥的方式可以采用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施肥后要及时浇水。注意如果菊花叶片小而薄、叶色发黄,可以多次喷施0.1%尿素溶液。
4
/7
摆放和光照 盆栽菊花的日常管理除了做好上面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管理外,还要根据盆栽菊花的生长和环境状况,及时进行转盆、拉盆等管理措施,以避免因光照等原因影响盆栽菊花生长发育。要注意的是菊花为短日照植物,试验表明菊花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5
/7
整形修枝 盆栽菊花的空间分布和冠形是直接影响菊花观赏性的。菊花生长期整形修剪非常重要。盆栽菊花可根据需要做成扇形冠、伞形冠、半圆形冠、三角冠等。一般在盆栽菊花生长前期需根据枝条长势不定期地进行摘心、抹芽等工作,促发分枝以塑造植株理想冠形。
6
/7
抹芽疏蕾 菊花壮苗期,会萌发出许多腋芽,一定要及时捏掉,否则消耗大量养分。孕蕾期,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应及早去掉旁蕾,促进顼雷肥大。还要注意的是生长后期及开花期,可根据需要除去影响开花以及花朵质量的枝条,及时剪除残花,以节省养分,满足后开花朵的养分需要。
7
/7
病虫害防治 盆栽菊花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蚜虫、螨类害虫等。许多病害多发生在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中。因此合理控制空气湿度、水分以及温度是预防这些病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可以作为防治的主要物理方法。
方法与步骤一、适期控肥菊花喜肥,若施肥不当易引起徒长,施肥过多,则株高叶稀,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施追肥不可过早,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多次喷施0.1%尿素水至转绿时为止。如出现缺磷、钾肥等症状,应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浓度要逐渐增加,并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长。
二、适当控水要让菊花长得矮壮、节密、叶肥、不赤脚,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浇水要适时适量,即使是生长旺盛期,每天的浇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发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给叶片喷一次叶面水。
三、适盆换土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换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径约12厘米的小盆养护,壮苗期换入直径约15厘米的盆内培养,花蕾分化前再换入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养,这时应适时加施肥料,只有这样,花盆逐渐增大,盆土逐渐增多,才有利于供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适量水肥。切忌大盆养小苗或小盆养大苗。若发现枝叶过盛,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须根。
四、及时摘心及时摘心可促发侧枝,有效地压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时间和次数,因不同选形艺术而异,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后留4—5片叶摘心,等其侧枝长出4—5片叶时,每个侧枝再留2—3片叶进行第二次摘心。
五、抹芽疏蕾菊花壮苗期,萌发出许多腋芽,需及时用手指捏掉,否则消耗大量养分,且能发出许多小侧枝,使植株显得杂乱无章。孕蕾期,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应及早去掉旁蕾,促进顶蕾肥大。
六、养好脚叶俗话说“鲜花还需绿叶配”。做到适期扦插,在盆菊生长期间,合理施肥、浇水、预防病虫害,即可防止脚叶枯黄脱落,又可确保叶片青秀,提高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