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示例一: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喝 贼 /路 人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
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1、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
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们)
例:王 恭 从 会 稽 还 王 大 看 之 见 其 做 六 尺 簟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王 恭 从 会 稽 还/ 王 大 看 之 /见 其 做 六 尺 簟
例:1、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看虚词,找位置 ,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用虚词: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中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焉、孰等词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少顷”“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例: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但当 涉 猎 /见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务/孰 若 孤 ——《孙权劝学》
(教师指导:找出虚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
例:曰/ 我 本 谓 卿 多/ 故 求 耳/ 对 曰/丈 人 不 悉 恭 /恭 作 人 无 长 物
老师支招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
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曰/ 苟 富 贵 /无 相 忘/ 佣 者 笑而 应 曰 /若 为 佣 耕 何 富 贵也 /陈 涉 太 息 曰/ 嗟 乎/ 燕 雀安 知 鸿 鹄 之 志 哉
(找到人物对话的标志,可以断句)
示例四:
1、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且 焉 置土 石
2、陈 胜 者 /阳 城 人 也
阴影部分的字是什么词:“如……何”是反问句式, “……者……也”是判断句式
四:看语法,找句式,定句读。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奈何……乎等。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例: 我 鸭 也 /杀 而 食 之/ 乃 其 分 /奈何 加 我 以 抵 掷之 苦 乎——《买鸭捉兔》
(找出语气词、代词、反问句式即可)
示例五:
1、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有 有 孙
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3、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以上句子的同之处:运用了修辞。分别运用哪种修辞?答:1、顶针、2、对偶、3、排比)
五:明修辞,定句读。
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