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彭下瓦来历(瓦屋山历史传说)

上彭下瓦来历(瓦屋山历史传说)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2-22 19:33:15

上彭下瓦来历

这个字是“甏”。 [ 甏 ] bèng ,瓮一类的器皿,“甏”,是南方人对“瓮”“坛子”的称呼。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南人谓瓮为甏。”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燖右军两只,聊备一馔。’”沈括是杭州钱塘县人,出身于仕宦之家,竟然在他的随笔中见到这个“甏”字!但是古人韵书没有收入“甏”字,因此古诗里没有“甏”,从中可以看出,古代韵书是北人所编。“甏”默默无闻地伴随了南方人几千年,既不见于正史,又难登大雅之堂。就像生活于底层的穷苦大众,甚少载入史册一般。幸亏《康熙字典》收有“甏”字,这倒能看出《康熙字典》之博大。

甏,这个字读作(bèng),上面一个“彭”字,下面一个“瓦”,字意思是瓮一类的器皿。甏肉顾名思义,用甏盛放烹制的肉。

甏,是一种陶器,口小,肚子大。陶器用来烹饪,有个好处就是传热慢,散热慢,延长了保温时间,能把食物煮的很烂熟。过去,经营者以扁担挑着饭菜走街串巷,一头挑炭炉,一头挑饭,甏置于炭炉之上,此法可节约炭火,又使肉吃出一种别样风味。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