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对苏轼写诗风格的评论(历代文人对苏轼的评价)

历代名人对苏轼写诗风格的评论(历代文人对苏轼的评价)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15 14:37:47

历代名人对苏轼写诗风格的评论

欧阳修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预见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给梅尧臣书札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出人头地" 这个成语就源于此,用来形容一个人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名人对苏轼的评价用名言

王国维《文学小言》: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字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林语堂《苏东坡传》:

“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

王国宪《重修儋县志叙》: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

“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钱穆: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黄庭坚《跋东坡》: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却扫篇》: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

晁以道《老学庵笔记》:

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陈洵《海绡说词》: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柯亭词论》: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胡仔《笤溪渔隐丛话》: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元好问《遗山文集》:

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胡寅《向子諲酒边词序》: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赵翼《瓯北诗话》:

才思横溢,触处生春。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

对苏轼诗词的评价

苏轼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

他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

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

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

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水调歌头 中秋》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

《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这两首词皆写于作者失意之时,“人生如梦”的低沉之调不免时而可闻,但它毕竟难掩苏词激情奔放、达观洒脱、恢宏阔大的主弦律的高亢之音,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品。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