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对象,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的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生金分为矿金和沙金两种。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间。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与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经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黄色,八成为淡黄色,七成为青黄色。 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一般纯度较高,密度较细,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有金条、金块、金锭和各种不同的饰品、器皿、金币以及工业用的金丝、金片、金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没有提纯设备,而只熔化未提纯,或提的纯度不够,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黄金。 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把熟金分为纯金、赤金、色金3种。 黄金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黄金。 赤金和纯金的意思相接近,但因时间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市场出售的黄金,成色达99.6%的称为赤金。而境内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间。 色金,也称“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较低的金。这些黄金由于其他金属含量不同,成色高的达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属的不同划分,熟金又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黄金中只掺有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清色金。清色金较多,常见于金条、金锭、金块及各种器皿和金饰品。 混色金是指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铜、锌、铅、铁等其他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分为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 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标准计算,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为4.1666%作为标准。 足金、K金系列的保养 黄金为美丽的金黄色金属,具有密度大,硬度低,熔点、沸点高,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优良的导电、导热等性能。金具有相当高的化学稳定性,在任何温度下不与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以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自然金存在。金不溶于盐酸、硫酸、硝酸及其它单独的酸中。在受到水分、空气、酸类、碱类、盐类等物质的作用时不发生变化。但金在常温下溶于王水(HCl:HNO3一3:l)和其它混合酸的溶液中,也溶于碘化钾、氰化钾溶液及饱和的溴水、氯水中。 金与许多元素很容易形成合金,如铅、镍、锡、锌、铋、铜、银、铂、钯等。金与铜合金时颜色偏红,与银合金时颜色偏白,与镍等其它金属合金时,可以形成白色……,这就是K金首饰颜色有所差异的原因。足金首饰硬度低(摩氏硬度小于3),在佩戴足金首饰时切忌与硬物相撞、相擦。如果与硬物接触,不但可使造型精美的首饰变形,而且还可以使首饰表面损伤,产生深痕,减弱了首饰表面对光的反射强度,降低了黄金的金属光泽。这样不仅使首饰失去了美感,还减少了首饰的使用价值。 汞对黄金有溶解作用,产生汞齐反应,形成黄白色的金汞齐。高级的化妆品中,常含有少量的铅和汞。黄金首饰经常与化妆品接触,时间久了,就会使首饰表面出现白斑。遇到这种情况,将纯金首饰在火上烤一会儿,白斑就会失掉。有位消费者在一家大的国营商场的珠宝柜台买了一枚足金天元女戒,一天她发现戒指表面有一块较大的明显的白斑,于是就怀疑该戒指是否为真金?找到我们检测机构后,要求为其鉴定。经我们测试该戒指的成色没有问题。经了解,她曾经收拾过一只打碎的温度计,戒指不慎与水银接触过,于是才出现了金汞齐白斑。因此,消费者在佩戴黄金首饰时,不要让首饰受到汞的污染。 K金首饰都含有一定量的银和铜。银和铜的化学活动性不如金那么稳定,它们遇酸、碱等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因此,不要在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等含量高,化学污染较严重的地方戴首饰。要避免使K金首饰与酸性、碱性物质及汗渍长时间的接触。有铅污染的地方如印刷厂等地也应忌戴金首饰。因为铝对金有捕集作用(在高温的情况下)。长期受铅的污染,铅微粒也可聚集于金首饰的表面。总之,金首饰受到这类化学物质的腐蚀后,表面会变色发暗。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经常用牙刷加少量的牙膏轻轻把K金首饰刷亮,并用清水冲洗。或到专业的厂家、商家抛光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