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张君瑞上朝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互相和诗,彼此有情,却无法相见。后来,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内僧俗宣布: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
君瑞挺身而出,写信给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杜确领兵前来解围,救了崔氏一家。事后崔母悔婚,令君瑞与莺莺兄妹相称。 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先教张生隔墙弹琴,打动莺莺,又为他们传递情诗。
莺莺约张生后花园相会,见面后又突然变卦,并有斥责之言。张生病倒书斋,莺莺这才决定以身相许,终于在书斋幽会成亲。崔母发现后,拷问红娘,红娘据理力争,并谴责崔母有过错。崔母无奈,允许二人婚配,但要张生立即赴考。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婚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