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指日、月、星的总称。辰,读作ché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蛰虫在惊蛰时苏醒后蠢蠢欲动的样子,引申指震动(即《说文解字》所谓的“震也”),又引申指日、月、星的总称,可以特指北辰和泛指众星,又可以特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也引申指日、月的交会点和日子等。辰字原是蜃的古写。蜃下的虫是后来添加的。蜃壳一张一闭,有似嘴巴开合,所以嘴皮叫唇(繁体作脣)。甲骨文辰象形,三角形壳,壳内伸出脚来。蜃壳农具代表农耕,所以作为星名的晨字从辰。扩展资料:“星辰”一词多义,具体解释如下:1、星的通称,即宇宙中星星的总称。 如现代秦牧 《艺海拾贝·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譬如天上的星辰,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2、在古代可指岁月。唐代孟郊 《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意思是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3、在诗词文学中指代辉煌的灯光。唐代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 意思是新交的朋友就像明亮的蜡烛,又如梁上的灯火一样照亮我的路。4、在道教语,用“星辰”一词指代头发。北宋天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七引《太上老君内观经》:“眼为日月,发为星辰。”意思是眼睛就如日月,头发就如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