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典故是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文出处)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典故是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文出处)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4-02 01:43:46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典故是什么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如果两个人的信仰、价值观或目标不同,就不应该在一起共事或合作。这个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在冉求的帮助下,孔子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然而,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孔子认为与季康子的“道”不同,不能合作,就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在另一个典故中,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管宁继续挥锄,把金子当作瓦石一样,而华歆则拾起金子看了看才扔掉。又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门外有达官贵人经过,管宁继续读书,而华歆却想要出去看。管宁看到华歆的举动后,觉得他们的“志趣”不同,于是就割席分坐,并说:“子非吾友也。”
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如果两个人的志向、兴趣或价值观不同,就不应该在一起共事或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意在提醒人们要选择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东汉时期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的两个同窗好友,在面对两件事情上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态度后,管宁认为两人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志同道合,从此与华歆分席而坐,且再也不把他当作朋友。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