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品德修养的特点(简述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的方法)

简述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品德修养的特点(简述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的方法)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3-13 15:48:23

简述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品德修养的特点

学生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同时,要求考虑各 阶段教育的衔接

. 2,稳定性和可变性 要求教育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 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

. 3,不均衡性 要求教育工作: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 4,个别差异性 要求教育工作: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整体性 要求教育工作: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 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一、学生品德发展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和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道德上所采取的行动。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或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根本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做到:

注重全面性:指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

注重多端性:指可从传授知识开始,也可以从培养情感中作为开端,或者从锻炼意志开始,甚至或从训练行为着手,不应当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

注重针对性:指要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进行,如道德认识的获得主要采取说服教育法;道德情感的激发则主要采用陶冶教育法;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采用实践锻炼法。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途径。根据这一规律,进行德育时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性活动。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思想内部矛盾就是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使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要做到:

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

要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

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无限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要做到:

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要善于诱导、善于等待时机。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道德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

三、中学生品德修养的特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即言行一致。这包括: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这包括: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