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深度解密(山海经全文解密)

山海经的深度解密(山海经全文解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3-08 16:33:54

山海经的深度解密

我们都知道《山海经》写的是当时人们认识里的全世界,但西汉末年负责主持整理《山海经》的刘歆却说它“内分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意思明显就是把其中《山经》地理看做是《海经》地理中间的内容,以及《山经》写我们熟悉的中原地理,《海经》写远方地理。

很多画《山海经图》的人,就直接把《海经》方国安排在《山经》众山之外,形成了一圈套一圈的想象中的世界模型。

事实上,《山海经》的世界,固然有古人想象的成分。但并不是一环套一环的样子,西汉以降的传统理解,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问题比较复杂,今天我们单说其中的《山经》,亦即《五藏山经》。

《五藏山经》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模型。

我们看《南山经》䧿山一系,第一座山是招摇山,最后一座是箕尾山。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箕尾山“其尾踆于东海”,什么意思?就是䧿山一系,是从大陆的西南角到东南角。

大陆之外是茫茫大海,茫茫大海是当时人们的认知极限,也就是说,大陆的边缘,就是世界的边缘。并没有后来说的“九州之外有大九州”这样的认知。

《山海经》中凡是写到“海”,就是写到世界边缘。这一点在《海经》中通用。虽然有“海外”“大荒”之名,但并不会写到“出海若干里又有海岛或大陆”。“海外”“大荒”的意思就是远方的意思,“海内”就是中原地带。

《南山经》相当于《海外南经》《大荒南经》,《中山经》就相当于《海内经》。

大量某方山经跟某方海外经内容的重合,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除了上面说的南方的东海西海,明显的还有《西山经》的边缘标志“崦嵫之山”呼应《大荒西经》的神人“弇兹”,《北山经》在每组山后面写到的有“北海”“幽都”,《东山经》则直接写了很多“水(海)”中的山。这些都明显说明,四方山经写的就是世界的边缘。而《中山经》才是中原地带。

另外一个明显能够说明问题的结构特点是,四方山经的说山方向,《南山经》东西向,《西山经》东西向,《北山经》南北向,《东山经》南北向,也就是说东南方是相对封闭的,而西北方是相对开放的,这跟中华版图基本相合。

我们知道,中华大地东南沿海,西北则是大陆,向东向南很容易走到“世界边缘”,向西向北则不易。所以《南山经》不好从北向南记述,《东山经》也不好从西向东记述,但《北山经》的山则可以从南向北数,而且可以数好多座,《西山经》也可以从东往西数好远。

《淮南子》中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说明中国古人的世界地理观念跟中华大地的地理实情是基本相合的。《山海经·五藏山经》也与之相合。

明乎此,就会明白《山海经》的“全世界”既不会大到全球全宇宙,也不会小到山东或云南。

《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地理中心,据《中次六经》“岳在其中”等文字,可以确定就在华山和洛阳中间。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