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表示生命时,用“寿命”。如:《战国策.秦策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北史.卷二十八.源贺传》:“臣闻人之所宝,莫宝於生命。”
表示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时,用“生灵”。如南朝 沈约《与徐勉书》:“当由生灵有限,劳役过差,总比凋竭,归之暮年。”
古代对生命没有什么雅称,对活着的生物的雅称是“生灵”,不过对“死亡”的雅称倒是有很多。
2、天:称婴儿的死亡。
3、殇:不满20岁的死亡。
4、寿终:老年人的死亡。
5、弃养:父母的死亡。
6、客死:称死于外地的人
7、圆寂:和尚的死亡。
8、羽化:道士的死亡。
9、古代因为有着上尊下卑、男導女卑等这些封建规定,又忌讳“死亡”一词,所以诸多婉辞、雅称就被应用地很广了。到了现代,虽说已经没有那么多拘束了,但骨子里仍带有对死亡的憎恶,还是要转换语词,说“死”为“走了”“不在了”没了”。何止是农村呢,先进的大城市里也会怪你说得太铂,显得毫无感情,无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