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这个成语与晋文公重耳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晋文公)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有次楚成王问他,将来晋楚发生战争,他会怎么做,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在争霸中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避楚军锋芒。
楚军主帅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
结果楚军大败,城濮之战为晋国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和《竭泽而渔》),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晋军约八万人,楚军约十一万人。),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
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楚国吞并息国的故事。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故事。
成语故事《一国三公》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写骊姬乱晋的故事。
成语故事《行将就木》晋文公在国外流亡的故事。
成语故事《贪天之功》晋文公即位后,按功行赏功臣的故事。
成语故事《相敬如宾》晋文公重用贤臣郤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