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鲜明角色,“匡超人的故事”讲的是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匡超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质变时期三个阶段。
一、《儒林外史》全书56回,用了6回的笔墨写了匡超人的故事: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惨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二、这6回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少年时期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都侧重于表现他事亲孝顺这一面。
2、转折时期
匡超人流落他乡,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他在杭州遇到马二先生,受其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自己也以名士自居,走上了追名逐利之路。
3、质变时期
认识潘三之后,匡超人慢慢“质变”: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委实变成一个衣冠禽兽,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角色,也是书中一个角色鲜明,性格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吴敬梓用他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个人生活体验与鲜明的爱憎情感,写出了这部现实主义的杰出著作。小说围绕着功名富贵这根主轴,穷尽儒林世相,体现世态人心,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匡超人就是其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