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会意字。早期甲骨文像一个人伸开两臂的样子,旁边还有一个类似席子或竿子之类的物品,其意是指两臂间的距离。本义当是一种长度单位,即一个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合古代的八尺,也有说六尺或七尺的。
后来的甲骨文和金文在下部加“口”。小篆的字形略有变化,变成从“又”、从“工”、从“口”、从“寸”,从“彡”,皆为形符。
将工、口二字移至中间一形之中间并列,是为了使形体匀称,下部的“寸”是“又”的演变。通行字省去“彡”。简化字将工和口省去,写作“寻”。
根据说文解字
尋,甲骨文
(像一个人张开两臂)
(睡席),表示张开两臂,测量席子的长度。古人用测量平展的睡席长度,计算睡卧者的精确高度。有的甲骨文
以长条形状的
代替席
,强调测量“长度”;同时加“口”
(有长、宽、高特征的物品),表示测量物品的长或宽或高。篆文
以“工”
代替甲骨文中的
,强调用专用的工尺测量长度;同时加“彡”
(毛发,代头部),表示从头到脚测量人的高度。造字本义:动词,张开两臂测量物品长度。隶书
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彡”
(毛发)。《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寻”
,又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工”(工尺)和“口”(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