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指古代中国帝王、贵族等封号中加上“庙”字作为称号,在世被称为“帝”或“王”,去世后被称为“庙号”。庙号是尊称著名贤人、先圣、群英和伟人之名。它在中文封建社会中是尊称圣人的称号。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
庙号:
得庙号者必是皇帝,后妃王侯都不能有庙号。
唐朝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礼记》云:“祖有功,宗有德”,只是有“功”或者有“德”的皇帝去世后而入太庙奉祀的才能立庙号。
自唐到清朝,则几乎每一个皇帝就都有庙号。
唐宋多用庙号称呼前一任皇帝,就是带有祖和宗的称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通常开国的皇帝都被成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