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必须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要细细与子女相谈。关于所提出的行为规范教育问题,我就举个例子吧。有次,我带女儿去同事家玩,旁边邻居家里有个男孩被家长揍而哭泣,女儿要去看热闹;我对女儿说:你被妈妈打的时候,愿意有别人看吗?女儿说:不愿意。我继续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去看吗?用这种置身换位思考的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其行为习惯。
问题中提到两个关键词:“规范”和“引导”。
“规范”代表着孩子听从并信赖引导者的话,“规范引导”才有效果。
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答题。实际上,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到可以处处听从“规范引导”的孩子并不多。能在大多数时候让孩子听话,肯定是引导者在前期与孩子的陪伴中做了大量的功课。比如幼儿园老师,当他耐心的、充满爱心的和孩子真心相处的时候,孩子完全可以感受到的。那么,当这样的老师去引导孩子做一些动作或一些事时,孩子会很开心的当成自己的事去做。
懂“规范”,愿被“引导”的孩子是乐在其中的。他们要么享受玩耍活动带来的快乐;要么享受与老师父母等看护人相处的温馨和舒适。不论哪一种,引导的那个人一定是被孩子信赖喜欢的人。所以,孩子能不能够被“规范引导”,要看引导人够不够细心、耐心、贴心以及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孩子。
那采用怎么样合理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了。不外乎多多学习孩子的成长知识、提到对孩子成长阶段中的认知、再加上自己本身特有的涵养修为与孩子“和平共处”。
我是小角楼。一个专注于提高孩子成长认知、育儿领域研究的80后。欢迎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