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邦是尧帝的七十六世孙。
尧帝是中国“让天下”的第一圣人。从刘邦后来的国家理念和治国思想来看,他是以承继尧帝的道统自居的,也是以尧帝为榜样而自励自律的,故其行事、为人、为政,颇有气象!
二、刘邦是魏国人而不是楚国人。
在刘邦出生的前30年,即公元前286年,齐、魏、楚三国灭了古老的宋国,三分其地。沛县归楚,丰邑归魏,故刘邦是魏国人而不是楚国人。项羽垓下分封,估计有个口实,刘邦国籍不明,于楚于魏都不合适,故以“巴蜀亦关中地也”把他迁到汉中。
三、刘清是战国时期的魏国的大夫,于公元前227年迁丰。
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是魏国的大夫,于秦灭魏之前两年,即公元前227年,受魏王假派遣、携巨资到丰邑建都。刘邦征战15年,攻城无数。雍齿叛变后,他三次率兵攻丰邑,皆未能下,说明丰邑是按国都标准修建的。都城建好后,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于是劉氏散尽资财,取“卯金刀”之主笔改姓为金,隐姓埋名居于丰、沛间。
中国很多地方有个习俗,“活为金,死归刘”。这是说:你活着可以姓金,死了以后要归宗于刘氏—恢复刘姓。此事出自刘邦那一代。朝鲜在汉文帝时就是汉家的属国,所以姓金姓刘的较多。
四、刘邦于公元前256年生于大梁卿相之家,迁丰时已经29岁。
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59年生于邯郸歌伎之家,刘邦于公元前256年生于大梁卿相之家,他们相差仅三岁。刘邦前227年随曾祖父迁至丰邑,这年他29岁,秦灭魏时,他己31岁。
五、刘邦在大梁是魏大夫家的少公子。
由于刘邦生于大梁,长于大梁,是魏大夫家的少公子,受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故刘邦志趣广泛,多才多艺,能赋诗作文、击筑而歌、拔剑起舞、会下围棋,(《西京杂记》上有详载)他性格开朗,豁达大度,待站岗的士卒如故旧。优裕、无忧无虑的少公子环境,故少小“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一旦家道中衰,也就无业赖以为生了。
六、刘家迁到丰邑后还不是小户人家。
刘邦的四弟名交,字游。刘交好诗,当时有《楚元王诗》传世。《汉书》说:“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浮丘伯”是指浮丘(县)名伯者。这位“伯”曾是荀子的门人。
秦始皇焚书是在公元前213年。这时,刘家己到丰、沛十四年了。在这之前,刘交与鲁地的穆生、白生、申公都向“伯”学诗。直到前213年秦焚书后才离别。因此刘家迁到丰邑后还不是小户人家,更不是农民。能送小儿子出国“留学”,刘家应该殷实。
七、刘邦长于“士大夫”之家,住丰邑城内,非农民,也不是什么“流氓”、“小浑浑”!
从刘邦的四弟刘交曾到鲁地留学来看,刘邦的家庭当时属于“士”这个阶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大五角星代表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易中天说,成年男子头上横插根棍子就是“士”,这个说法不对。《汉书.食货志》上明载:“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士农工商”这种划份阶层的理念,出现于晚周,在春秋时期前后就有了,相当古老。“学以居位曰士”,是指那些通过学习掌握有知识而在社会上谋取职位的人叫“士”。新中国成立时称为“小资产阶级”,现在称为“知识分子”,他们在国旗上有一席之地。
刘邦出身于卿相之家,他不事农工商之类的“家人生产作业”,当然是个知识分子,属于“士”。 因为他住城内,没有农田,绝不是“辟土殖谷”的农民,更不是一些社会学者戏称的“流氓”、“小浑浑”!
八、邦公交朋结友只去魏国的大梁,也能说明他是魏国人。
刘邦广交豪杰,立志灭秦,是国亡家破31岁以后的事。他常到大梁名士张耳与陈余那儿去,一住就是数月。刘邦交豪杰不去齐、燕、赵、韩、楚地,而只去魏国的大梁,也能说明他是魏国人。
九、刘邦是有显赫的家世和身世举事的,地位在项羽之上。
刘邦和项羽都是前209年9月举事的,一年后的前208年9月两人同时受封。鉴于刘邦显赫的家世和身世,出自“望族”,乃至“帝族”,故楚怀王熊心即位三个月后就封他为“武安侯”,兼砀郡长,将兵,作主将,西击咸阳。这年他48岁。
项羽封为“长安侯”,封地仅鲁邑—今曲阜,号鲁公,交出兵权,作宋义的次将,北上救赵。这年他25岁。这时刘邦的地位己在项羽之上了。当年11月项羽是靠哗变擅杀宋义而自称“上将军”的,楚怀王为稳定军心而被迫追认。
刘邦的身世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过去我们都读得不甚明白,甚至读错了。读史先读人,存在决定意识,只有弄清楚刘邦的身世,深入了解他的社会存在,才会对刘邦有正确的认识。
刘邦,汉高祖,原秦国泗水亭长,斩白蟒起义,建立大汉朝,传24帝!